首页  -  人才培养  -  学工

人才培养

人才培养

学院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平台,是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载体,是承担技工教育、职业培训、技能鉴定、竞赛集训、就业服务等工作的基地,区分全日制、非全日制招生、职业培训等不同培养方式,分类编制技能人才培养方案。

多方位培育高素质人才,提高德育教育水平

坚持立德树人,通过培蓝工程、三课教育等方式,培育有理想、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。一是倡导文化育人,推进学生思想素质教育。营造“技能报国”的文化氛围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,通过“开学第一课、三课学习、周一升旗、党课团课”等常态化活动,“校园文化节、最美商院人评选、社团风采展示”等特色主题活动,丰富文化生活,提升文明素养。二是规范学生行为,提高操行合格率与优良率。以《培蓝工程》为蓝本,以学生处为主导,由各系学生科积极推动《德育计划与实施方案》等多个文件落地执行,科学规范推进学生管理工作。三是建设一流班主任队伍,提高胜任力水平。建立《班主任能力标准》,以班主任工作室为抓手,以学生教官大队为带动,提升政治素养和团队建设能力、提升主题班会与教育活动质量、提升日常安全及疫情防护等综合事务处置能力。

对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,提高专业匹配度

以“一系一品牌”的专业结构建设品牌专业,定期依据专业评价标准对各专业进行评估审核,确保专业的先进和活力。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,以品牌专业为龙头,通过对实训、师资、教学内容等资源的整合,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,形成独特的“专业群”发展模式。依据《专业建设发展规划》和《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法》及相关程序制度要求,驱动专业开发建设

以“一体化教学”为依托,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

依据《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(试行)》,结合人才培养目标,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方式驱动教学与课程改革。一是对接岗位标准,推进一体化教学实施。依据岗位需求,组织专家及教师编制一体化课程实施标准和所用教材。教务处每学期末召开专题会议,针对运行情况进行收集反馈和修订。目前,学院教师编制一体化教材已在全国推广使用,院内自编一体化专业资料10余本。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形式,契合社会需求。将专业课与实训课有机结合,形成项目式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构,增加世赛实训标准和VR教学设备,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岗位需求,操作标准更贴近国际要求。三是坚持以赛促教,加快一体化师资培养。以大师工作室为抓手,实施阶梯次培养模式,组织教师参加技能竞赛和能力培训,通过“外”学习引进、“内”转化应用的方式,不断更新教学方法,提高一体化教师团队综合能力。